彭昱畅的奇“昱”接二连三
今年国庆档,1994年出生的彭昱畅 迎来了一个作品的爆发时刻:其出演的电视剧《风犬少年的天空》9月24日开播、电影《夺冠》9月25日上映,加上10月1日上映的《我和我的家乡》和2020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暨第35届大众电影百花奖的开幕影片——《一点就到家》,彭昱畅可谓是好戏接连上演。
成长为“新生代绩优股”
从彭昱畅的演艺履历里不难看出,他俨然已成长为众人眼中的“新生代绩优股”。
黄渤 采访中笑言对彭昱畅的印象:“彭昱畅是近几年涌现出来的非常优秀的一个年轻演员,这次表现也特别出色。”《夺冠》里,黄渤和彭昱畅分饰同一角色的不同成长期,因外形神似一度被称“选角好绝”。戏外,两人渊源颇深:彭昱畅是黄渤多年的小迷弟,缘起2017年的一次追星故事分享,他对偶像的作品如数家珍,连每一个黄渤参与的综艺都津津乐道;再到2018年黄渤做客《向往的生活》,聊起与彭昱畅初见的一次对手戏试戏,言语中掩饰不住对他演戏爆发力的深刻印象,“你看这一脸小质朴,一脸小纯真,就是抹下脸来以后,可以,真可以。”无独有偶,《我和我的家乡》之《天上掉下个UFO》,他又一次与偶像同戏同角,再演“少年黄渤”。
博名导垂青不只靠运气
奇“昱”接二连三。《夺冠》彭昱畅初次结缘陈可辛导演,不出一年,二度合作的《一点就到家》也即将问世;《风犬少年的天空》他认识了张一白导演,《我和我的家乡》两人又同戏连台,还有一部正在拍摄的《天才游戏》,监制赫然列着张一白。彭昱畅这个非科班出身的“小白鸽”演员却博得了名导新锐们的一次又一次橄榄枝的垂青,背后的努力与付出不言而喻。
对陈可辛导演,首次合作的彭昱畅一开始有点紧张,“从小看着他的戏长大”。后来,他却敢跑到监视器后面去看回放。这个举动,被视为熟悉后增加的小小底气。这底气,源于演技的日渐佳境和导演的认可鼓励:“导演说你不要紧张,你真的不要紧张,挺好的,你已经找到了那种感觉。”
能拍出满意的镜头,彭昱畅感觉非常高兴:“《夺冠》里吃年夜饭那场戏,以为只拍走进门见到爸爸妈妈的反应,应该没有近景。结果听到有人从后面走过来说近景拍完了,我就跑过去问导演什么时候拍完的?他说‘刚刚拍的,非常好,全景看到你演的,特意让人推近了给你镜头’。陈可辛导演有的时候会很专注地看每一个人。如果看到某个镜头特别好的话,很快将长焦调过去就可以很精准地抓到你那时候所有真实自然的反应。陈可辛导演特别喜欢自然的真情流露,捕捉很真实的内容。”
《一点就到家》抛弃偶像包袱
一回生,二回熟。与陈可辛二度合作的影片《一点就到家》,彭昱畅完全抛弃偶像包袱,“改头换面”,剃寸头、穿红配绿小马甲、大喇叭不离身,整个人又黑又瘦,成了“随时随地准时送达”的快递小哥彭秀兵。
彭秀兵怀揣梦想,从城市回到乡村,顺应“手机已成为新农具,电商已成为新农活”的时代召唤,将电商网购、直播带货等时髦玩意儿带到老乡身边,助力乡村扶贫。这个形象让乍一看到先导预告的人压根儿没认出来,反应过来后直称:“彭彭真的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电影衍生的土味表情包也随之走红,被称“铁憨憨”。彭昱畅顺势“不遗余力”地宣传:“想要带动全村致富,就得先憨带动后憨”。引来导演许宏宇回复:“这孩子是不是还没走出角色。”
拍戏坚持“能上就自己上”
电影《夺冠》跨越35年,再现中国女排从1981年首夺世界冠军到2016年重返世界之巅一路的荆棘与荣光。彭昱畅在片中饰演的青年陪练一角,是中国女排这支王者之师一路从崛起到夺冠历程的重要见证者。有一场临时增加的戏,是挑战技术性很强的高难度专业动作“鱼跃”救球,本来打算让替身做,但彭昱畅坚持“能上就自己上” 。
最后,他苦练了2个多小时,多次扑倒在地,不断地说“要不要再来一个?我还可以再好一点点!”最终,得到导演和排球指导的一致认可。谈及他本人对动作的完成度表现,彭昱畅称:“还挺好的,因为我一直做,做到满意为止。”这一幕也打动了饰演张蓉芳的马雪纯,“彭昱畅拼搏的劲头,让我很受感染。”
“没有人可以笑着拿冠军”
正如他在影片中说的那句“没有人可以笑着拿冠军”,彭昱畅的演技进击就是在一次次去闯去拼去挑战中完成的。
拍摄《闪光少女》时,为了不影响别人,他捂着被子练习打鼓3个月,鼓槌都硬生生打断3根;综艺里,他搭档陶虹 演活了一个从天真到阴郁的末代君王,舞台上哭到抽搐;《奋斗吧少年》他对自己“下黑手”,晒得皮肤黝黑,练习花式网球技能;《小小的愿望》他一头摔进去拍了一下午,一遍遍地漂在海里,他不断解锁新技能;《一点就到家》他入乡随俗苦学当地话,反差极大;《风犬少年的天空》健身打卡3个多月,从360度无棱角的“彭一碗”急速瘦身为360度无死角的“型男”。
《请回答1988》里说:“从来不是让你把一次考试当成人生成败的赌注,只是想让你在足够年轻的时候体会一次全力以赴。”属于彭昱畅的“请回答1994”到今天的“请回答2020”,26岁、非科班出身的彭昱畅,靠着自己的“真”与“拼”,从拍摄中如饥似渴地汲取表演经验,终于在这个秋天迎来了收获季。
文/本报记者 肖扬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